《思考,快与慢》阅读随笔

Posted by Shi Hai's Blog on August 8, 2023

序言

人们是根据从记忆中提取信息的容易程度来估测事情的重要程度的,而这往往也与媒体报道的广泛程度有关。常被提到的话题就在脑中变得鲜活,而其他的则会慢慢被遗忘。
要是问题很难,一时也想不到巧妙的主意,直觉就可能会发挥作用:脑海里可能会有个答案,但这个答案却不一定是原题的答案。
我们大脑有说不清楚的局限:我们对自己认为熟知的事物确信不疑,我们显然无法了解自己的无知程度,无法确切了解自己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我们总是高估自己对世界的了解,却低估了事件中存在的偶然性。当我们回顾以往时,由于后见之明,对有些事会产生虚幻的的确定感,因此我们变得过于自信。

第一部分 快系统,慢系统

第1章 一张的脸和一道乘法题

当人们太过专注于某件事时,就会屏蔽掉其他事情,即使是平时很感兴趣的事也不例外。我们会忽视显而易见的事,也会忽视自己屏蔽了这些事的事实。
快系统在熟悉情境中采取的模式是精确的,所作出的短期预测是准确的,遇到挑战时做出的第一反应也是迅速且恰当的。然而,快系统存在成见,在很多特定的情况下,这一系统易犯系统性错误。你会发现这个系统有时候会将原本较难的问题作简单化处理,对于逻辑学和统计学问题,它几乎一无所知。快系统还有一个更大的局限,即我们无法关闭它。
总是质疑自己的想法会使我们的生活非常枯燥乏味,因为慢系统在代替快系统进行日常抉择时总是耗时很长且非常低效。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妥协:学会区别常会出现重大错误的情境,在风险很高的时候,尽力避免这些错误。

第2章 电影的主角与配角

当你对执行一个任务越来越熟练时,需要付出的努力程度就会降低。对大脑各项研究证明,与行动相关的活动模式会随着熟练程度的加强而变化,一些大脑区域将不再参与其中。
从一个任务转换到另一个任务上需要付出努力,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尤其如此。
我们通常会分几个简单的步骤来执行任务,以避免大脑超负荷运行。

第3章 惰性思维与延迟满足的矛盾

心流:一种将大脑注意力毫不费力地集中起来的状态,这种状态可以使人忘却时间的概念,忘掉自己,也忘掉自身问题。
人若有认知任务在手又同时受到诱惑的影响,就容易屈从于诱惑。
如果你必须强迫自己去做某件事情,而此时这件事又面临一个新的挑战,你就会很不情愿或是根本无法进行自我控制。这种现象被命名为自我损耗。
很多人过于自信,过于相信自己的直觉。他们显然觉得认知努力没什么意思,会尽量避免费力思考。
避免思维上懒惰的人可以被叫做“勤快人”。他们更机警,思维更活跃,不会满足于貌似正确的答案,对自己的直觉也常持怀疑态度。
注意力训练不仅提升了这些孩子的执行控制能力,而且他们在智力测验中的笔试成绩也提高了。
常见的词汇、动作会不知不觉地影响到我们的想法和感觉。
我们的主观体验主要是由慢系统决定的,而启动效应来自快系统。而这个效应发生时,你根本就意识不到。

第5章 你的直觉有可能只是错觉

只要不断重复接触就能增加喜欢程度的现象,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生理现象,可推及所有动物身上。
当人们心情好时,直觉和创造力会增强,但也会放松警惕,易犯逻辑性错误。坏心情则说明事情进展不那么顺利,有可能存在威胁,必须要保持警觉。认知放松与愉快的感觉互为因果。

第6章 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

一件大事必然会带来一些后果,而这些后果也需要一些原因对其做出解释。我们对那天发生的事情所知有限,于是快系统便熟练地将这些知识片段组合成一个连贯的因果关系。
6个月的婴儿会将许多事件及其续发事件看做有因果关系,而续发事件一旦发生改变,他们就会觉得惊讶。我们显然从出生时就对因果关系有感觉,当然,这种因果关系并不依存于理性思维,它们是快系统的产物。
快系统会根据过往经历去赌这个答案。这种下赌的规则是明智的:最近发生的事及当前情境是作抉择时最重要的因素。如果脑中没有闪现出任何最近发生的事,那更为遥远的记忆便会呈现出来。
快系统不会记得自己放弃的几个选项,甚至都不记得曾有过多种选择。有意识的怀疑需要同时在脑中记住多种互不相容的解释,需要付出努力,而这并不是快系统的长项。易变和怀疑是慢系统的职责范围。
快系统不仅好骗,还容易产生偏见,而尽管慢系统掌管怀疑和不信任的大权,但是它有时很忙,不忙时也很懒惰,总会擅离职守。

第7章 字母“B”与数字“13”

想要从大量证据来源中获取最有用的信息,你应该设法使这些来源相互独立。
喜爱(或讨厌)某个人就会喜爱(或讨厌)这个人的全部—包括你还没有观察到的方面—这种倾向就叫做光坏效应。快系统可以通过很多比现实更简单却更连贯的方式来表现这个世界,光坏效应就是其中一种。
人们根据已有信息勾勒出的故事的连贯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一个好故事最重要的是信息的前后一致性,而不是其完整性。的确,你常会发现:知道得很少反而可以把已知的所有事物都囊括进连贯的思维模式中。

第二部分 启发法与偏见

第10章 大数法则与小数定律

快系统非常擅长一种思维模式—自动且毫不费力地识别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即使有时这种关系根本不存在,它也会这样否定。

第11章 锚定效应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在讨论小数定律时我们发现,如果一则消息没有马上被视为谎言,那么不管其可靠性如何,它都会对联想系统产生同样的影响。这个消息的重点是故事,随便根据什么信息编造的都无所谓,即使这则消息的信息量很少,质量很差劲也无所谓,因为眼见即为真实。

第12章 科学地利用可得性启发法

可得性偏见:我们会发现启发法是如何通过一个简单的过程导致偏见的,不直接说出(事件发生的)频率,而是列举那些使你轻松想起相关实例的因素,其中的每个因素都会成为偏见的潜在来源。
事件在脑海中呈现的轻松程度体现出快系统的启发作用,然而当慢系统越来越多地参与其中时,受试者关注的就不再是提取记忆的轻松程度,而是回忆起来的若干事例的内容了。

第13章 焦虑情绪与风险政策的设计

我们脑海中的世界并不是真实世界的准确反映;我们对事情发生频率的估测也会受到自己接触这些信息和频率与个人情感强烈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当人们更青睐于某项技术时,他们就会认为此项技术更有优势、风险更小;如果他们不喜欢某项技术,则只会想到其缺点和寥寥几个优点。
效用层叠是一连串自持事件,它可能开始于对相对次要的事件的媒体报道,然后引起公众恐慌和大规模的政府行动。有些情况下,关于某一风险的媒体报道能抓住部分公众的注意力,这部分注意力进而会变成激愤和焦虑。这种情感反应本身也是一种宣扬,会推动媒体跟进报道,继而会令人产生更大的焦虑,波及面也更大。
概率忽视和效用层叠两种社会机制的组合必然会导致对小威胁的夸大,有时还会引发严重后果。比如:911事件,恐怖袭击导致的死亡人数与其他死亡原因相比是非常小的。

第14想 猜一下,汤姆的专业是什么?

皱眉通常可以增强慢系统的警觉性,降低对直觉的过分相信和依赖。

第17章 所有表现都会回归平均值

她说经验教会她一个道理,批评比赞扬更有用。不过她不明白这是回归平均值在发挥效用。

第18章 如何让直觉型预测更恰当有效?

快系统形成过于自信的判断也是正常的,因为自信是由你根据可得信息提炼出来的最合理故事的连贯性程度决定的,这一点我们都明白。但要注意:你的直觉会产生极端预测,而你也很容易对这种极端信心满满。

第三部分 过度自信与决策错误

第19章 “知道”的错觉

当一件不可预知的事情发生时,我们会立即调整自己的世界观以适应这种意外。
人类大脑的常规局限使它没有足够的能力重构过去的知识结构或信念。一旦接受了一种新的世界观(或对世界某一方面的看法发生了变化),你就会立即丧失很大一部分回忆能力,无法回想起自己观点改变之前的那些想法了。
后见之明的偏见对决策者的评估行为有着恶劣影响,它导致观察者不是根据判断过程的合理性来评估一个判断的好坏,而是以结果的好坏作为判断标准。
她说这家公司经营不善,真是无稽之谈,她并不了解这家公司,只知道其股票在下跌。这是结果偏见,其中一部分是后见之明,一部分是光环效应。

第20章 未来是不可预测的

交易者的主观经验只不过是他们在很不确定的情况下作出的看似明智的猜测而已。然而在高效率的市场中,明智的猜测比瞎猜也准不了多少。
那些了解更多的人比了解更少的人作出的预测强不了多少。知识最丰富的人反而常常不大可靠。原因是学到更多知识的人对自己的技能产生了一种无限放大的错觉,进而变得不切实际、过于自信。
我们不应该相信高度主观的自信就是准确性的指示器(低度自信可能更有益处)。

第23章 努力养成采纳外部意见的决策习惯

在规划谬误的支配下,他们根据现实的乐观心态来决策,而不是根据对利益得失以及概率的理性分析做决策。他们高估了利益,低估了损失。他们设想了成功的场景,却忽略了失败和误算的可能性。

第24章 乐观主义是一柄双刃剑

乐观心态大多是遗传下来的,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性情,偏向于看到事物积极的一面。
“过度自信”是眼见即为事实的一种表现:在估测质量时,我们会依赖大脑呈现的信息并构建一个使估测合理的、具有逻辑的解释。一个人不可能采用自己没有想到的那些信息,也许是因为他从来就不知道这些信息吧。
设想我们在一年后的今天已经实施了现有计划,但结果惨败。请用5-10分钟简短写下这次惨败的缘由。

第四部分 选择与风险

第26章 更人性化的前景理论

损失厌恶:人们对亏损的反应比对盈余的反应大的多

第27章 禀赋效应与市场交易

禀赋效应:是指当个人一旦拥有某个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提高。
损失厌恶只能表明我们的选择总是强烈偏向趋近参照情形的选项(而且通常情况下会偏向较小而不是较大的改变)。
因为存在损失厌恶,所以两者的价值并不相等,即放弃一瓶好酒的痛苦比得到同一瓶酒所得到的快乐更深刻。

第28章 公平性-经济贸易的参照点

所有动物(包括人)都想有所得,但他们会更努力地避免有所失。在这样一个所有动物都想有自己地盘的世界中,这项原则解释了防御者成功的奥秘。拥有领地的动物受到对手的挑战几乎总是会赢。
损失厌恶是一种强大而保守的力量。

第29章 被过分关注的罕见事件

分母忽视:如果你将注意力集中在能使你胜利的球上,就不会去关注那些不能使你赢的球。

第31章 能带来长远收益的风险政策

我们有限的大脑很难达到逻辑一致性的理想状态,因为我们易受眼见即为现实的影响,不愿动脑筋。
时刻关注每日的经济波动是种亏本的对策,因为频繁的底额损失带来的痛苦比同样频率的底额收益带来的快乐程度更为强烈。
对坏消息的短期反应就是加剧损失厌恶。
过度乐观使个人和组织免于损失厌恶的不好影响;损失厌恶使人们不会产生过度自信的乐观主义。

第32章 心理账户是如何影响我们的选择的?

处置效应:人们出售自己的盈利股,保留亏损股的偏好
沉没成本悖论:当有更好的投资项目时,对亏损账户进行额外投资的决策被称为“沉没成本悖论”,这是一个代价高昂的错误决策。
人们对由于采取行动而导致的结果,会比因不行动而产生的结果有更为强烈的情绪反应(包括后悔)。如:人们通过下注并赢了钱会比其不赌但得到同样多的钱更快乐。

第33章 评估结果的逆转

当你将框架放大时,你就会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事实往往如此。
当你单独看某件事时,你很容易受快系统的情感反应的支配。

第34章 善用框架效应,让生活更美好

在前景理论中,根据结果的好坏,我们对打赌还是确定的事的选择也会不同。当结果是正面的时候,决策制定者更愿意选择确定的事;当结果都是负面的时候,他们更愿意拒绝确定的事,愿意赌一把。

第五部分 两个自我

第35章 体验效用与决策效用的不一致

混乱的体验以及对此体验的记忆是种认知错觉,而对这种体验的替代让我们相信过去的体验是可以被消除的。
峰终定律,指我们对一件事情的记忆仅限于高峰和结尾,事件过程对记忆几乎没有影响。高峰之后,终点出现得越迅速,这件事留给我们的印象越深刻。
你完全是从自我记忆的角度思考你失败的婚姻的。离婚就像是以刺耳的音符结束的交响乐。事实上,它虽然结束时很糟糕,但这并不意味着整首交响乐都那么糟。

第37章 你有多幸福?

我们的情绪状态绝大部分取决于我们关注的事情,我们通常都会关注正在进行的活动以及直接环境。
由不同活动产生的感受表明,人们可以用另一种方法提高经验的质量:将消极休闲的时间用在其他事情上,列如将看电视转换为更为积极的休闲方式,包括社交和锻炼。

第38章 思考生活

聚焦错觉的本质是眼见即为现实。是产生错误想法的主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错误想法会导致我们易于夸大购买大件商品或变换环境对我们未来幸福感的影响力。
疼痛和吵闹声是吸引注意力的生理信号,抑郁则会使难受的想法不断强化。

结语

人类的存在有一个核心的事实,即时间最终还是有限的资源,但人类的自我记忆却忽略了这个事实。比起细水长流的幸福来说,人们更偏好享受短暂却强烈的快乐。
对过程加权的幸福观使我们将生活中的所有时刻都看做是相似的,其将生命中所有时刻都分为值得纪念或不值得纪念两种。有些时刻最终会比其他时刻得到更多的权重,并不是因为它们值得纪念或是很重要。

参考文献

《思考,快与慢》